2025 年 7 月 14 日至 20 日,德国勃兰登堡哈维尔的比茨湖畔见证了中国龙舟的辉煌时刻。来自江西新余的 00 后姑娘汪羿妍与队友组成的中国 U24 龙舟队,在第 17 届世界龙舟锦标赛上横扫 U24 混合组 22 人龙舟 2000 米、1000 米、500 米、200 米以及 U24 女子组 12 人小龙舟 2000 米、500 米、200 米等 7 个项目冠军,将 7 枚金牌收入囊中。这位 19 岁的江西姑娘用双桨划出了中国新生代运动员的速度与力量,让世界龙舟界记住了 "汪羿妍" 这个名字。
一、七金闪耀:从皮划艇亚军到龙舟霸主的蜕变
汪羿妍的夺冠之路充满传奇色彩。2005 年出生于新余的她,2017 年进入市体校师从张驰教练,最初主攻皮划艇项目。尽管在江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上斩获女子皮艇四人艇 500 米和 1000 米两项亚军,但始终与金牌失之交臂。2023 年考入聊城大学后,她毅然转项龙舟,开启职业生涯的新篇章。
转项初期困难重重。"桨叶入水角度、团队配合节奏完全不同。" 启蒙教练张驰回忆,汪羿妍每天加练 3 小时,手掌磨出血泡仍坚持数据复盘。这份执着在 2024 年亚洲龙舟锦标赛初显成效 —— 她与队友一举包揽 U24 女子组和混合组 6 个项目冠军,为世锦赛夺冠奠定基础。
二、赛场风采:精准战术与钢铁意志的完美结合
在德国比茨湖的赛场上,汪羿妍展现了超越年龄的成熟。混合组 22 人龙舟 2000 米决赛中,当其他队伍因体力不支桨频紊乱时,她通过稳定的鼓声节奏带领团队保持每 15 秒 23 桨的精准频率,最终以领先第二名 3.2 秒的优势冲线。"我们听见她在鼓声中喊节拍,那一刻就知道冠军属于中国!" 队友王磊赛后激动地说。

她的统治力贯穿整个赛事周期:女子组 12 人小龙舟 200 米决赛,她带领队伍以 0.12 秒的微弱优势逆转日本队;混合组 500 米项目中,她与队友配合完成 "弯道超车" 的经典战术,让国际裁判惊呼 "中国速度不可阻挡"。七次站在领奖台上展开五星红旗的瞬间,汪羿妍用实力诠释了中国新生代运动员的硬核担当。
龙舟运动的魅力在于团队协作。汪羿妍反复强调:"这不是我一个人的金牌。每条船上 22 双手臂同时发力,才能创造奇迹。" 她所在的聊城大学龙舟kaiyun.ccm队,每天清晨 5 点雷打不动下水训练,寒冬腊月湖面结冰就转战体能馆进行力量强化。教练陈明透露,队员们通过人工智能桨频监测、流体动力学分析等科技手段优化动作,形成了 "桨入水深度 18 厘米、桨频误差不超过 0.5 次 / 秒" 的标准化训练体系。
这种默契在混合组 1000 米比赛中体现得淋漓尽致。当俄罗斯队在最后 200 米发起冲刺时,汪羿妍与鼓手精准配合,带领团队将桨频从 32 次 / 分钟提升至 38 次,最终以 0.8 秒优势锁定胜局。赛后国际龙舟联合会官员感叹:"中国年轻选手的统治力令人惊叹!"
四、家乡荣光:从袁河之畔到世界舞台的精神传承
汪羿妍的成功离不开江西深厚的龙舟文化土壤。她的家乡新余分宜县,素有 "龙舟之乡" 美誉,当地端午龙舟赛已列入省级非遗名录。2025 年分宜 "江西村舟" 赛事更是吸引 14 万游客,创造单日消费超 1200 万元的纪录,成为省级体育消费新场景。
"看到汪羿妍夺冠,我们村的孩子们都争着报名龙舟队。" 分宜县龙舟协会会长钟国红说。如今,新余市体校的冠军墙上,汪羿妍的照片与历届省运会冠军并列,激励着更多青少年投身水上运动。她的启蒙教练张驰透露,今年体校龙舟班报名人数同比增长 40%,"孩子们都把汪羿妍当成偶像"。
五、未来征程:从比茨湖到名古屋的星辰大海
站在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上,汪羿妍没有停下脚步。据聊城大学龙舟队主教练陈明介绍,团队已启动 2026 年名古屋亚运会备战计划,重点强化长距离耐力和弯道技术。"亚运会是更高的舞台,我们要让中国龙舟在国际水域划出更响亮的声音。" 汪羿妍在赛后采访中表示。
这位 00 后姑娘的成长轨迹,映射着中国龙舟运动的迭代升级。近三年高校龙舟队数量增长 47%,科技赋能训练成为常态。当汪羿妍在比茨湖畔划出的浪花逐渐消散,她留下的不仅是七枚金牌,更是一种 "敢为人先、追求卓越" 的体育精神。正如国际龙舟联合会主席在颁奖词中所说:"中国新生代正在重新定义龙舟运动的未来。"
从江西新余的袁河水域到德国勃兰登堡的比茨湖,汪羿妍用 19 年光阴书写了一个 "小镇姑娘逆袭世界冠军" 的励志故事。当她再次挥动船桨时,划出的不仅是水面的涟漪,更是中国体育新生代逐梦星辰大海的壮美画卷。